浅谈内审是什么 ——《国有企业审计人员履职能力培训》学习心得

更新时间:2017-07-04
浏览次数:11335
 

        226日至29日,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了2017年第一期国有企业审计人员履职能力培训班。根据国务院对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部署,为适应新时期国资监管、国企改革发展的新要求,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工作、不断完善审计组织体系、突出审计工作重点、提升审计价值,国资委面向国有企业专职从事审计人员组织此次培训,有如指路明灯,为我们的内审工作指引了方向。

          

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秦荣生院长、中国内审协会副会长鲍国明司长、北京路桥审计处长李铭等知名高校专家教授、国有企业资深审计领导担任培训师资,课程包括《内部控制审计》、《经济责任审计》、《舞弊审计与实务》、《基建工程审计》等内容,信息量新颖庞大、理论系统深入、案例贴切生动。

内审是什么?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4年实施的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》指出: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、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,它通过运用系统、规范的程序和方法,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、风险管理的适当性、合法性和有效性,促进组织改善治理和管理,帮助组织增加价值,实现其目标。

通过四天的学习,我对内审的认知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,现结合集团公司刚刚起步的内审工作浅谈如下:

一、内审的目标是服务

很多人“谈审色变”,认为审计就是找毛病,从心里上、行为上拒绝、排斥审计人员;也有人认为自身管理没问题,审计阻碍了生产效率。“误解、偏见、冲突”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内审工作的不了解,另一方面说明内审工作的开展还没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
为增进了解,我们打个比方,“内部审计人员”简称“内人”,就像一个家庭中唠叨的主妇,有时候做事琐碎、说话难听,但却是真心实意为家操劳。内审人员作为企业的监督员、信息员、服务员,致力于“一审二帮三促进”,“有病治病,消除腐败,无病健身,增强自身免疫功能“。审计对事不对人,其工作出发点是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,保护关键岗位人员不犯错。

目前,内审工作初见成效,正如被审单位信息反馈中说,“有些事情我没做,不代表我管理的人没做,看到审计发现的问题很意外,报告如实反映了我们的困难,为我们挽回了经济损失,表示感谢。”

二、内审的本质是内控

古人云,欲知平直,则必准绳。欲知方圆,则必规矩。内部控制是内审依据的重要标准,没有标准不能实施审计。

内控的三道防线,一是业务部门、二是风险控制管理部门、三是审计监督部门。建设和完善内控是管理责任,内审不能充当建设、完善角色,否则,既是运动员,又是裁判员。如果不加强内控,谁在关键岗位,谁危险

三、内审的法宝是流程

业务像河流,制度是堤坝,流程是河道。制度以目标为导向,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普遍较差,制度挂在墙上,难于落地,解决方法既是把制度变为流程,强化执行。

比如大厨炒菜,以顾客满意作为目标管理,一个厨师,做菜一个味道,厨师一走,啥都带走;肯德基、麦当劳以工作流程作为管理对象,从肉丝长度、酱油几勺严格标准,没有总店,标准培训,谁来都一样。

内审可以不懂业务,但是要懂业务流程,依据被审计单位认可的标准检查流程,事半功倍。

四、内审的核心是沟通

审计的冲突是天然的,正确面对矛盾是高情商的表现。建立有效沟通首先从塑造自身职责形象开始,为人正直,廉洁自律,文明有礼,有团队归属感、执业敏锐性,其次讲究访谈艺术,注意沟通时间、地点的选择。

五、内审的思维是别人越好我越好

职业的怀疑,不是假设有问题去证实,而是找证据去推翻。肯定成绩,推广优秀管理经验,促使审计成果增加企业价值,得到被审计单位肯定,也是审计目标实现的表现形式,从而促进从”要我审计“向”我要审计“观念转化。

创新审计制度,建立《审计共建制度》、《审计联络员制度》、《审计指导员制度》、《自我审计制度》,更新内审思维,建立法律、工程、财税、安全、IT等各行各业内审专家库;在集团公司内部各领域寻找领军人物,设立特约审计员,充实内审力量。

开展“自查、互查,审查”三部曲活动。组织专项审计,各被审单位先行自查,自查不罚;再组织交叉互查,限期整改;最后内审审查,出现问题严厉惩处。

六、内审的最终方向是IT审计

 不发展信息化,审计事业就没出路。要实现审计全覆盖,审计无禁区,充分运用IT信息技术、实现内审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、势在必行。互联网技术对内部审计业务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,运用信息的大数据化,由抽样审计全面审计智能预警,实现科学审计。

 综上所述,内审工作是一个职业,也是一种艺术。正如曹操注解《孙子兵法》的序文中,审计重举,明画深图。作为内审人员,要摆正位置、充实技能,端正态度,做到到位不越位,帮忙不添乱,为实现黄河路桥事业保值增值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(文 管仁峰 编辑 刘俊兵)

推荐新闻